應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的邀請,阿裡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於6月29日參加清華經管學院2014年畢業典禮並做演講。在演講中,馬雲在談及阿裡巴巴產品時稱,自己到今天為止沒到淘寶上購過一件物,也沒用過支付寶,但會耳朵豎起來聽別人談論支付寶到底好還是不好,因為用多了會捍衛自己的產品。(6月30日新華網)
  某種意義上說,馬雲也的確是個“外行”:從沒有在淘寶上購物,也不會使用支付寶。在阿裡巴巴憑著淘寶、支付寶、餘額寶“笑傲江湖”的今天,阿裡掌門人卻不懂得怎麼用這些“寶寶”,實在有點兒讓外人見笑。
  但在我看來,馬雲的偉大之處也其實恰恰在這裡。自嘲是“騎在盲虎背上的盲人”的馬雲,對自己的“外行”身份瞭然於胸,更精通“外行領導內行”的道理,這才是成功的關鍵之所在。因為他雖然是個高科技方面的“外行人”,但他能夠尊重內行,並能把最優秀的人才請進來,讓他們做到最好,這樣的“外行攪局”才能成得了氣候。所以馬雲說,做企業贏在細節輸在格局。這句話其實包含兩層意思,一層是細節決定成敗,另一層意思是:人格和大局觀做得好的人,也就“輸在細節”上,需要選擇性忽視那些“細枝末節”。
  漢高祖劉邦也曾經這樣總結“外行領導內行”的成功經驗,“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於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;鎮國家,撫百姓,給饋養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;連百萬之軍,戰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此三者,皆人傑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”劉邦坦言,在出謀劃策、保障後勤、行軍打仗等各方面,他比不上張良、蕭何、韓信這些專家。然而,恰恰就是這個乾不了參謀總長、後勤部長或者方面軍總司令的“外行”,卻能得心應手地讓張良、蕭何、韓信等“人傑”各盡其才,才能最終打敗項羽贏得天下。如果劉邦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,不但做得不一定會比張良、韓信更出色,而且會累得半死,又怎麼能“取天下”呢?
  古人說,“好察非明,能察能不察之謂明”。觀察得越仔細,也許會對細節把握得更清楚,但細節終究只是“細節”,只是事物的一個局部,而我們看問題不但需要看局部,更需要看全局,需要於局部中看到全局,而不是拘泥於局部之中,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”。
  從這個意義上說,凡事其實也沒有絕對的“內行”和“外行”,關鍵還是要擺好自己的位置,認清自己的長處與短板,既不“外行”冒充內行,更不“外行”瞎指揮。所以西方管理學大師彼得·聖吉的《第五項修煉》(The Fifth Discipline)被譽為“21世紀的管理聖經”,書中就特別強調領導需要扮演設計師、僕人與教師三重角色。這其實也是馬雲引領阿裡巴巴走向成功時做得最出色的地方。
  文/汪憂草  (原標題:馬雲的“外行攪局”贏在“格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c90zcww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