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日,《咬文嚼字》編輯部發佈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語,“中國夢”位居榜首,“光盤”“倒逼”“逆襲”“關鍵字排名微××”“大V”“女漢子”“土豪”“奇葩”“點贊”等入選,關註度較高的詞語“搶頭條”“小伙伴”“高大上”“霧霾”等未上榜。
  (信用貸款據 12月19日《新京報》)
  為了對語言文字進行社會引導,對流行語進行必要的梳理,值得理解。如果硬是要分出三六九等,就要有“找噴”的心理準備。實際上,哪些流行語才能算得上20融資13年的“十大”,各有各的標準,絕非一個《咬文嚼字》編輯部就可以“蓋棺定論”的。即使在語言文字方面具有一定的權威性,也代替不了大眾對於有些流行語的喜好。
  也許流行語用多了,語言上的從眾,的確會由於受到集體無意識的裹挾而放棄了個人思考。但是,這種負面效應不能簡單地全歸到流行語的頭上,畢竟流行語之所以流行,原因很簡單,“只是由於需要,由於和他貸款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產生的。”人為地區分流行語,不過是一家之言,實在不必當真。
  要知道,不管入選了“十大”的流行語,還是受關註很高卻沒上榜的流行語,背後其實都有一個故事,而且這些流行語可以代表所有使用者的故事,以此來表達共同的情緒。尤其是那些被忽略的“不入流”的社會流行語,在戲謔的表象下,可能隱含著一定消極的信用卡代償成分,也應該受到應有的關註。
  況且,流行語一年一度都會推陳出新,好比“長江後浪推前浪”,有的“前浪”早就死在了沙灘上,說明流行語與迅速變化的社會生活如影隨形,淘汰的速度也超出了人們的的想象。流行語的生存周期,單從語言文字使用的角度來介入干預,不但無法達到“凈化”語言環境的全部目的,反而常常事倍功半。
  既然流行語現象已經超出了純粹語言文字的範圍,一方面,沒有必要對有些流行語加上太多無法承受的指摘,罔顧其通用性,得不償失;另一方面,還是要回到流行語的現實語境中,恰如其分地分析其社會意涵,才能讓有的流行語,不至於成為肆意流淌且有礙觀瞻的“社會口水”。這樣,該沉下去的流行語,自然而然會淡出人們視野,而一再被頂起來的流行語,註定會不以某些人的意志而得以沉澱。
  當然,要是真的想讓語言文字運用更符合規範,不要只從流行語身上“找茬”,比較明智的,倒不如花點功夫、動動腦筋,認真地把承擔最基礎功能的《語文》教材編得更好些,讓中小學學生語言文字的“童子功”打牢,這樣的效果可能要來得更直接,意義也更深遠。  (原標題:晨報論語 沒上榜的流行語並非“社會口水” □寇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c90zcwwx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